

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目前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围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材、塑料塑胶、轻工纺织等五大主导产业,多渠道引进工业项目,推进“三化”(工
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两个转变”(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转变),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县全年引进新上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0个。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优势产业项目引进。注重挖掘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材、塑料塑胶、轻工纺织等支柱产业的潜力,加大关联产业招商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换代升级。
(二)突出高新技术项目引进。调整招商引资项目结构,把利用外资与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逐步提高高新技术行业招商引资的比重,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三)突出环保节能项目引进。大力开展“绿色招商”、“生态招商”,优化引进项目质量,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项目,实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四)突出龙头骨干项目引进。瞄准全国企业500强、行业30强以及大型上市公司等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攻坚,力争在引进与我县产业关联度大、能促进产业集聚的大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四、工作措施
(一)构筑招商平台,打牢招商基础
1、整合信息资源。建立项目信息统计上报制度,各招商引资单位要及时将获取的招商信息报送县招商局,由县招商局对全县招商引资项目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提交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交由各专业组跟踪洽谈。
2、搞好项目储备。围绕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状况,认真筛选、科学论证、精心包装策划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建立科学有序的项目生成机制和储备机制,为开展招商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3、加强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的指导思想,统筹财力,激活民资,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工业集聚区兴建标准化厂房,完善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 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入驻条件。对入驻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控制,鼓励中小项目入驻标准化厂房,把有限的用地指标向大工业项目倾斜,严禁以招商引资项 目建设为名取得土地使用权,违规改变土地用途。对已征用土地或预留土地的项目制定开工、投产规划,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或逾期不开工、不投产项目,依法收回 土地使用权,重新安排项目。加大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入驻园区工作力度,吸引战略投资商按照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准入条件和投资协议,一次性成片购买工业集聚 区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设、招商和经营,兴建区中园,提高工业集聚区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县直单位及各乡、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原则上入驻县工 业集聚区。
(二)创新招商方法,拓宽招商渠道
1、推行专业组招商。各招商引资专业组要明确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各专业组组长具体负责组内单位协调、经费筹集和管理使用,筹备组织招商活动,全程搞好本专业组内意向项目的跟进落实和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
2、抓好办会参会招商。以各专业组为依托,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和主攻区域,根据各组平时接触客商和洽谈项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在外地举办3-5次专题县情暨 投资环境说明会,宣传推介西平,发布项目信息。同时,积极组团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行业论坛、洽谈会、招商会,了解行业动态,寻求合作机遇。
3、引导本土企业招商。突出本土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引导现有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广泛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膨胀企业规模,拉长产业链 条。同时,对企业扩改建项目,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政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企业群。
4、完善专业网站招商。继续以西平招商网站为主阵地,对西平招商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升级,改进网站板块,丰富网页内容。利用网站广泛宣传我县区位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推介项目,搜集信息。
5、利用乡情招商。通过定期慰问、召开在外创业人员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联系,鼓励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发挥项目、资金、技术和信息等优势返乡创业建设家乡,让返乡创业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享受同样的待遇,促使劳务经济向回归经济的转变。
(三)健全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实效
1、实行领导联系分包项目责任制。每个重点项目指定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分包,联系分包项口的县领导要对联系分包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建成投产实施全程跟
踪服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掌握项目动态,协调解决项目洽谈引进、开工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定期通报制度。县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常委扩大会,听取各专业组和联系分包重点项目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对本专业组和联系分包企业、 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厂长、经理座谈会,听取通报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3 完善项目洽谈工作机制。各专业组要认真策划筹备洽谈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洽谈活动,并根据接触洽谈情况提出初步意见,报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凡 与县政府签订的投资协议、合同文本要统一制作,统一审核。重大项目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审定。
4、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审核审批一站办结制。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限期办结制。各职能部门要对本部门涉及的审批项目、审批程 序、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的资料等认真清查整理,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审批组统一研究,确定收费标准,汇编公示。项目征地不与群众接触, 办证不与职能部门接触,由负责该项目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协调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及职能部门全权办理。
5、实行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实行企业检查备案制及税费收缴定期制,加大对“企业四乱”和“公路三乱”的查处力度,对顶风违纪、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究一起,曝光一起。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专项行风评议机制,每半年组织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厂长(经理)及部分工人代表对各职能部门开展一次专项行风评议,对评议结果差的部门严格惩处。
6、优化社会治安环境。由政法委牵头,以公安局为主,相关部门配合,加大对危害社会治安环境、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整治力度,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 时,协同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做好项目征地过程中的群众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和生产经营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严格考核奖惩,促进工作落实
1、考核对象。2009年只对县直有关单位下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责任目标,各乡、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作为“创业杯”考核的重要内容。
2、考核办法。由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年终实行单项考核。
3、考核内容
当年新上工业项目和上年度续扩建工业项目。
4、认定标准
(1)原则上只认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
(2)项目征地费用,年度考核不作为固定资产认定。
(3)各招商引资单位必须于每月25日前将当月获取的项目原始信息和项目进展情况报县招商局备案登记,以便县委、县政府掌握全县招商引资整体情况,落实兑现奖惩。不按要求登记备案的项目不予考核。
(4)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下工业项目的,只认定一个单位完成任务;共同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工业项目的,最多可认定为两个单位完成任务。
5、奖励和惩诫
(1)奖励
①乡、镇(街道)新上单个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每超出1000万元,年度综合目标加10分(最高可加至100分);县直单位在完成年度任务的基础上,固定资产投资每超出500万元,年度综合目标加1分(最高可加至10分)。
②年度考核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目标任务且排序前五位的县直单位,授予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分别奖现金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乡、镇(街
道)新上单个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且排序前三位的,授予项目建设先进乡、镇(街道),分别奖现金5万元、4万元、3万元。
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在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优先提拔使用。
④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的,按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1‰奖励引荐人。
⑤设立返乡创业功臣杯,对西平籍在外人员返乡投资固定资产超千万元且纳税百万元以上和影响特别突出的,授予“西平县返乡创业功臣”荣誉称号。
⑥对进驻工业集聚区项目实行分税制,由乡镇引进入驻集聚区的项目,税收收入的70%归引资乡镇,20%归县财政,10%归项目所在乡镇(街道);由县直单位引进入驻集聚区的项目,税收收入的70%归县财政,20%归项目引进单位,10%归项目所在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引进项目涉及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乡镇(街道)负责兑现。
(2)惩诫
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完不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责任目标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副职年度考核评价结果定为基本称职等次。连续两年完不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责任目标的,给予单位党政正职及分管副职诫勉谈话。
②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专项行风评议中,评议结果排序后三名且满意率低于80%者,属于县管部门的,第一次给予单位党政正职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连续两
次被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的,单位党政正职给予降职处分,并不得交流使用。属于垂直管理部门的,第一次给予单位党政正职通报批评,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并在
电视台向社会做出表态发言;连续两次被通报批评、表态发言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将其调离西平。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八个专业组,即工业项目建设组、农业项目建设组、城镇项目建设组、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组、市场项目建设组、项目库建设组、行政审批组、环境治理组,各专业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各招商引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
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更加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督查力度。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行“半年小结,年终总评”的督查考评机制。即:半年组织一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和现场观摩会,对县直各招 商引资责任单位及乡、镇(街道)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小结排序,并通过电视公开汇报观摩情况和排序结果;年终进行综合考评,严格兑现奖惩。
(三)加大经费投入。将招商引资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为外出招商、年度奖励提供经费保障,年度预算安排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按规定据实追加。同时,改进招商引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实行经费与实绩挂钩,集中财力确保重要部门、重大活动和重点项目支出。